沪深指数 新品展示 推荐品种 馆藏交易 上市公司掠影 新闻人物 其他有价凭证 精品文摘 文交所

藏友活动当前位置:首页 -> 藏友活动

收藏“巨鳄”刘益谦:中国古字画鉴定标准混乱

REPOSITORY INTRODICTION
 
刚刚才豪掷2.8亿港元购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刘益谦站在了众人面前。这位隐形富豪因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只买贵的”而被推至聚光灯前。
“我感觉自己已经过了从投资艺术品获利的阶段。”昨日 (4月27日),在参加成都商报“我看未来20年”大型公益演讲时,为了避免被贴上新的标签,刘益谦这样对众人“澄清”道。
实际上,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刘益谦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人物,而这位一向以大胆自称的收藏者也在今年遇上了绕不开的话题:从年初就闹得沸沸扬扬的“《功甫帖》真伪风波”。
“实际上,《功甫帖》事件折射出的是中国古字画收藏界鉴定标准的混乱。”他在演讲现场坦言,“众人都在猜,只是猜也要凭着良心。”刘益谦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此次风波,推动鉴定方式从传统目鉴向高科技鉴定转变。
“投资股票与艺术品相通”/
刘益谦14岁就辍学,分享起人生经验总爱强调自己“只有初中学历”。17岁时刘益谦就靠着做皮包生意成为“万元户”,后来他当上国有工厂的工人又辞职下海,花6000元考驾照,再买车,做出租车生意……在积累了一定资本后,刘益谦抓住机遇收获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1990年初,他用1万元以每股100元的价格买进豫园商城(行情,问诊)的职工原始股,共计收购100股。到1992年时,豫园商场涨到每股1万元,刘益谦几乎在顶点抛出,净赚100万元。
而关于刘益谦另一个反复流传的发家故事,则是他的“法人股大王”称号。2000年,刘益谦成立了“新理益”。其时,转配股的流通已开始提上日程,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政策意向亦露端倪,这样的信号让刘益谦嗅到法人股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
通过新理益,刘益谦开始在法人股拍卖市场上大肆收购。据媒体此前报道,新理益一度持有15家上市公司累计约2.5亿股的法人股,“法人股大王”的名头因此而来。刘益谦低价吃进的法人股,不仅可通过将其质押给金融机构盘活资金,且在法人股拍卖市场上还能倒手变现,攫取价差。
刘益谦常被贴上“草根富豪”的标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什么都不懂,就是胆子大。”昨日(4月27日)谈及初入艺术品领域时的无畏,他亦戏言“我太太嫁给我的时候,就感觉我胆子大。”而熟悉这位收藏家的人都知道,夫妻二人一位专攻中国传统古字画,一位收藏油画,两人共同出现在各大拍卖场上,早已成为一道风景。
据媒体此前梳理,从1993年参加第一场拍卖会开始,20年来刘益谦和太太王薇已经多次大手笔买入多件珍稀艺术品。除了2013年5月10日收入囊中的张大千的《红拂女》,他们还曾以3.08亿元的天价拿下了举世瞩目的王羲之《平安帖》、用1.14亿元买下陈栝的《情韵梅花》、以6171.2万元拍下了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
在拍场上叱咤风云的刘益谦是否把投资资本市场的经验用到了艺术品上?实际上,在他看来,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艺术品,都是一个价值发现的过程,“从投资的角度来理解,二者是相通的。”
“价值发现不等于一块钱的东西发现到一百块钱,也可以从一千万的东西发现到一亿,只是高点不同而已。”他在演讲现场说,“艺术品见证了人类的文明,同时也在传承的过程中,带给人类快乐和喜悦。”
至于股票与艺术品之间的区别,刘益谦认为,“艺术品不像股票这么多,艺术品只是分门类。鸡缸杯只是瓷器门类的一部分,股票是越卖越多,艺术品却是越来越少,股票涨了马上可以发,是源源不断、可以造的。虽然艺术品交易方法是一样的,但本身不同,只能越来越少。”
在投资艺术品领域20年未曾失手的刘益谦看来,“自己已经过了通过投资艺术品获利、彰显成就的阶段。”现在的他更多地希望外界用这场演讲的主题来定义自己:收而不藏,贵在分享。
《功甫帖》之争拷问收藏鉴定标准
中国文物网提供的数据亦显示,中国目前搞收藏的人数超过8000万人。伴随着繁荣发展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由来已久的鉴定积弊问题越发凸显。
艺术品鉴定行业乱象丛生,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缺乏统一标准、鉴定行业准入制度不规范则是乱象根源所在。这不仅挑战着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严肃性,也打击了公众参与艺术品收藏的积极性。业内人士亦指出,艺术品鉴定必须走规范化发展之路,从法律、政策、鉴定方法等多方面下手规范。
而有20余年收藏经验的刘益谦丝毫不讳言自己最近在业内颇具争议的一大收藏《功甫帖》。该作品是刘益谦去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中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竞得的,本是难得的一副苏东坡作品,现场竞价从底价30万美元开始拍卖,竞拍至800万美元。但自竞得以来,刘益谦就与上海博物馆展开了口水仗。
今年1月1日,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三位研究员通过两篇长达14000余字的研究文章,详解为何这5000万藏品系伪作。主要观点为,这件《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伪本。“双钩廓填”又称“双钩填墨”,在唐宋时主要用来保护原迹、临摹学习。
今年2月18日,为回复上海博物馆的质疑,刘益谦将本打算在上海浦西龙美术馆开业展出的《功甫帖》提前亮相,并召开了发布会。发布会上,刘益谦用高清影像和高倍扫描仪对《功甫帖》做鉴定,公开的影像资料包括 《功甫帖》高清扫描图、6000万像素高清背光图,以及数码显微镜放大50倍效果图。现场还用手持无线视频数码设备对《功甫帖》进行放大扫描,试图推翻上海博物馆研究员的观点。
在刘益谦看来,作品的真伪虽重要,但博物馆专家对于私人收藏品的评价难以接受。他此前接受上海《新闻晨报》采访时也表示,自己曾因为《功甫帖》拜访过一位老先生。“老先生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刘先生,东西你捐给国家,我出意见。现在这东西是你个人的,有规定,我不能说话。”刘益谦表示:“这才是真正的学者。”
不过,《功甫帖》确实也反映出目前字画收藏界的行业问题。摆在收藏界眼前的问题是,具有经验的收藏界人士或艺术家不轻易评论作品的市场价值,整个收藏行业标准的缺失成为行业理性发展的一大障碍。
“《功甫帖》事件实际上折射的是中国字画收藏界标准混乱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这次事件,能够让收藏的标准从目鉴逐渐过渡到凭借高科技的鉴定。”刘益谦在演讲中称,从事字画鉴定的不少老先生有很强的实战经验,同时自己也是艺术家,目鉴具备一定水平。“但这批知识分子一般是不说话的,艺术品的利益很大,利益面前一般人很难把握自己,真正的知识分子从来不参与市场的鉴定。”
据了解,目前我国字画的鉴定仍然以目鉴为主、考订为辅。刘益谦认为,字画的鉴定应逐渐向高科技过渡。
对于传统目鉴和科技检测两种方法,著名古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李辉炳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搞科学鉴定的人要充分认识到传统鉴定方法也是科学的,因为传统鉴定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依据科学方法来进行的,依据的是时代的文化特征,利用大量的资料,最终整理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鉴定规则。而搞传统鉴定的专家学者,也要充分认识到科学鉴定的科学性,不能盲目的“唯经验论”。
在此后的3月26日,浦西龙美术馆开馆前两天,上海博物馆两位研究员继续在《东方早报》等媒体发表文章,从鉴藏印章角度提出《功甫帖》为伪证。而刘益谦并未再次公开作出回应,直至昨日在成都的此次演讲中提及。“《功甫帖》上没有梁清标的印章,并不能证明他没有收藏过这幅作品。梁清标收藏的一些作品目前在故宫也展出,但是并没有他的印章。”
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涛也曾就《功甫帖》一事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诸多观点,如:“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地强调和规定博物馆专家的职责,禁止专家到企业兼职;不许可以博物馆专家身份在市场上做鉴定和评估;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的官方文物专家们应该多讲文物历史知识,避谈真伪和价格”等。
刘益谦表示,为记录此次的争议,在新开业的龙美术馆已用50平方米的空间来展示这次的真伪 《功甫帖》之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