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指数 新品展示 推荐品种 馆藏交易 上市公司掠影 新闻人物 其他有价凭证 精品文摘 文交所

股藏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股藏新闻

股票收藏还是“股证”收藏

REPOSITORY INTRODICTION
 
自1997年人们自发形成此项收藏以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简单的名字叫“股证”,这一称呼直至今日还在适用。为何当初称为“股证”呢?其实就是股票和股票认购证共同突出的一个原意。其实这种称呼有个弊端,那就是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中国人以为它是股票认购证),也迷惑了一些外国人(翻译过来外国人还不明白)。后来“股证”的称呼曾一度改为“证券”即把此项收藏称为“证券收藏”了。但“证券”的称呼似乎又包含太广,以至国人把国库券甚至有人把粮票也称作证券,这些称呼上的混乱曾使此项收藏进入一个“迷区”,这就是人们当初很费解的原因之一。 
后来人们终于明白了,就像集邮一样,邮市并非都是邮票,邮票是集邮的主流,其包含的内容还有集片、集封等等。股票收藏也是一样,实际上股票收藏包含的内容也很多,以股票为主流包括清朝的股票、民国的股票、解放初期的股票和改革开放后的股票等,它还包括股据、股折和股票认购证等等。股票收藏一词的使用,不但中国人一目了然,而且可以通行全世界。这就是为什么“香港大机构”看明白之后要进军股票收藏的重要原因之一。 
证券行业的发展壮大使“证券文化”的兴起成为必然 
如今,证券行业已具备了较大的规模,股民几千万人,人们“戏称”这叫“股民”一族。实际上“股民”一族的独特语言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如发工资戏称“吃回报”,听领导指挥戏称“跟庄”,女孩子找男朋友戏称“选黑马”,甚至一些开放的年轻人把离婚戏称为“解套”等等。应当说这是一种扩散型的“证券文化”,那么固本型的证券文化又是什么呢?那就是目前兴起的股票收藏。股票收藏的实质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或都说是股民喜、怒、哀、乐、愁的一种回馈反映,这就是兴起固本型证券文化(股票收藏)的必然之所在。 
存量有限和不可再生的一座未被人们认识的特殊“金矿” 
中国股票的历史实际上已有120余年了,自从清朝(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第一张股票算起至改革开放后中国股市“无纸化”前的“氯碱化工”、“中国一铅”和“永生制笔”等(关门股票),中国股票的历史已经伴随了中国的5代人。那么,不管是中国的历史进步也好,改朝换代也罢,亦或是现代股市的“无纸化”进程等,均促使各年代的实物股票已成为了绝版或称为不可再生的一种“藏界的宝贵资源”。 
再者,就中国的收藏界而言,中国已进行了二十余年古玩、字画、邮票与钱币的价值开发等,其不是价值已高高挂起就是市场开发过了头。而实物股票做为资本的典型象征,在政治运动多发的年代人们对它望而生畏,虽然目前人们的这种认识已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但由于各种原因,幸存并在人们积极的保护下才存留下来的这些实物股票仍处于一片“净土”或待开发的处女地阶段。因此,顺势开发不但将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而且还会产生短期的“市场爆发力”。另外,由于各股票当初的发行数量有限再加上自然或人为的毁损其存世量已变得很少了,可以这样形容:几乎全部的股票数量总合(不包括量大的认购证),其总数也不会大于目前一套邮票数量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因而,它堪称是一座小盘的未被人们认识的特殊“金矿”。 
五大要素决定了其“价值认可空间”巨大 
所谓“价值认可空间”即收藏人士所能接受的藏品价格。就实物股票收藏而言,人们所能接受的价格实际上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测,一枚股票从1元、10元、100元至1000元真正的收藏人士都能接受,而价值太低反而束缚了大户们的收藏兴趣,这是一个地位与品位的表现,虽然价值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会逐步推高,而高价值的东西才能展现大户、白领或一些总经理们的充足的品位以及耀眼的地位。因此,股票收藏品“价值认可空间”的弹性是巨大的。 
就市场而言,价值的逐步推高就会引来不同的投资者,而价格大涨则会使跟风者蜂拥而至。而这一切,即价值推高的基础则是由五大因素做后盾的,即证券文化的大概念;股民与证券行业的大群体;大喜大怒的炒股大故事;资本市场储备的以及各人充足的大资金;还有就是股票高级的防伪防止了假货的冲击。(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