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指数 新品展示 推荐品种 馆藏交易 上市公司掠影 新闻人物 其他有价凭证 精品文摘 文交所

股藏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股藏新闻

收藏纸质股票的意义

REPOSITORY INTRODICTION
 
如今的股票,大多早已搭载便捷的网络技术成为“无纸化运作”。也正因为如此,那些遗留下来的老股票作为一种见证经济盛衰的实物,才显得倍加珍贵。“不同时期的老股票能不同程度地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状况,在一些特殊时期,老股票还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可以说每一张老股票的背后都隐含着一段往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老股票资深藏家王志钢说。目前老股票收藏在我国还属于“小众市场”,在上海、北京、广东、深圳等地的古玩交易市场中偶有所见。“但知道老股票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它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势必引发一股新的收藏热潮。”
“股票和债券一样,同样是依靠发放凭证筹集资金的手段,两者的联系十分密切。”王志钢说,追溯老股票的雏形,还得从债券的历史说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统治者向大户举贷,以及王侯给平民放债的先例,这也就形成了最早的债券形式。汉唐时期,国家因为战争、军事所需,临时向富商举借巨款的事变得更为频繁。明后清前,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但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如上海沙船业,四川井盐业,已经较多地采用“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组织形式。而“集资合股”的参与者之间签订的表明权利责任的契约,则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
股份公司最早活跃于17世纪末的西方国家,而股票就源自这些股份公司。清朝末期1872年,由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上海商人朱其昂、朱其诏正式创办股份性质企业的轮船招商局,并发行了中国人的第一张正式股票。王志钢说:“十分可惜的是,目前我们没有在国内找到这一时期股票的实物遗存,只是在史书上看到相关的记载。目前国内存有最早的实物股票是1881年由开平煤矿发行的,仅存三张,两张在民间藏家手中,一张存于上海力道博物馆。”
清朝时期的老股票,由于年代的久远性和存世的稀少而备显珍贵,而且其中有不少都记载着可歌可泣的历史。1898年前后,当时的一些中国地方官员在英国“福公司”的诱惑下,说服山西巡抚胡聘之,将山西省孟县、平定州及泽州、潞安两府所属的煤、铁矿藏,交由“福公司”开采。山西的绅商获知此事后,纷纷表示反对,并呈诉清廷。经过四年的抗争,最终赎回矿权并成立了“保晋矿务有限公司”,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保矿运动”。光绪30年(1904年),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正式发行股票,而这批股票至今的存世量不超过10张。
除了清朝时期的老股票之外,民国时期的老股票也颇具收藏价值。1912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奖励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支持民间投资设厂、办矿、开银行。特别是在北京、上海两地三个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之后,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有组织的交易时代。
另一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老股票资深藏家汪志刚说:“这段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由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光绪三十年(1904年),经财政处奏准,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1908年2月,经度支部(即官制改革前的户部)奏准,户部银行改称“大清银行”,1912年由孙中山批准重立为中国银行。“中国银行股票的存世量较大,各种面值各个时期的可能在市场上都有流通,市价大约在8000元左右。”
民国之后,老股票又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1949年至1984年),以及上市公司股票时期(1984年至1992年)两大阶段。1992年11月,为使股票交易、发行更有序,股票市场统一由中国证监会管理,之后的股票运作逐渐与国际接轨,脱离了实物股票的样式,进入股票“无纸化”时代。
“实物股票的收藏价格和其他藏品一样,同样受发行量、存世量、发行年代、藏品品相、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关系、以及市场需求、拍卖成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尤以清朝与民国时期的老股票最为珍贵和稀有。”王志钢说,清代的珍稀品种包括开平煤矿、川汉铁路、大清银行、合众水火保险、华成经保险、新中国报等股票,市场价值从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民国的珍稀品种则有华商证券交易所、中国银行、大新公司、先施公司等股票,市场价值也在几万元上下不等。“上述藏品的存世量都极为稀少,且大多已被藏家典藏,因此价值在每年都稳步上涨。”
老股票若得不到保护和珍惜,将会随着时间而彻底消逝,而一同被埋葬的,还有那段鲜活的历史。”老股票保存的方法并不复杂。只要放置于干燥、避免强光的地方就可以,夹在质量较好的集邮册里也可以。但值得注意的是,老股票不能装裱,它正反面都有字体、花纹等文物信息,单单装裱一面会损失它价值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