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指数 新品展示 推荐品种 馆藏交易 上市公司掠影 新闻人物 其他有价凭证 精品文摘 文交所

清朝股票当前位置:首页 -> 清朝股票

怡和洋行(英)股票资料

REPOSITORY INTRODICTION

怡和集团是英国最早进入大清帝国的企业之一,是侵略中国的急先锋。早在乾隆47年(1782)就在广州设点做进出口贸易,刚开始还规矩,可正常生意做不过我们,便动歪脑子,做起鸦片走私。林则徐虎门销烟烧的最多的便是他们的走私货,也是引发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但是受到英国政府的庇护,生意越做越大。鸦片战争后1843-1844在上海成立怡和洋行,1865年出资并发起设立上海汇丰银行,1882年设立怡和轮船公司,清末还和汇丰银行合资组成中英银公司,先后贷款建京沈、沪宁、沪杭涌、广九等铁路,获取铁路的监督和管理权,还开设怡和纱厂、怡和啤酒厂,是旧中国最大的外资垄断集团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大陆机构清理停业。
随着洋行的发展,适应贸易需要,方便汇兑,列强开始在中国开办银行。1848年,经“英皇家”特许,英商东方银行上海分行开业。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先后在上海设立分行。那时候,中国没有自己开办的银行;在中国,金融业为外国独霸。
这时西方已有了股票,虽然不在中国发行,但通过买办、友人私下转让,已传入大清国。
怡和集团成立于1832年,是以亚洲为中心的跨国集团,在全球雇有15万名员工,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的业务包括:金融服务、超级市场、消费市场拓展、工程与建筑、汽车贸易、房地产及酒店业等。集团在1998年的营业额为112亿美元。怡和集团母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百慕大,其股票在伦敦、百慕大和新加坡上市,大部分股权在新加坡交易。公司曾赞助美国的托管接收计划。怡和集团在香港设有怡和公司,是香港拥有雇员最多的企业。 
怡和洋行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清朝时即从事与中国的贸易。 
怡和洋行在1832年7月1日在中国广州成立,由两名苏格兰裔英国人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1784~1843)及詹姆士·马地臣(James Matheson一译孖地臣,1796~1878)创办。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开设的欧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国公司。 
William Jardine
怡和洋行早年参与对中国贸易,主要从事鸦片及茶叶的买卖。林则徐在1839年实行禁烟时,怡和的创办人威廉·渣甸亲自在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亦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1841年香港开埠之初,怡和即以五百六十五英镑购入香港首幅出售的地皮。鸦片战争爆发后,怡和洋行于1842年将总公司从广州迁至香港。1843年上海怡和洋行成立。1844年上海首次拍卖土地,亦由怡和购得。怡和初年在香港的竞争对手包括颠地洋行、沙逊洋行等其它贸易公司。1872年以后怡和洋行放弃对华鸦片贸易,之后怡和的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除了贸易外,还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投资兴建铁路、船坞、各式工厂、矿务;经船务、银行等各行业。怡和除了在1876年在上海兴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亦安装了中国的第一部电梯和引入各种机械及工业设备。1912年以后,怡和的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1949年后,怡和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资产及生意被收归国有。1954年,怡和在中国国内最后一家办事处亦被迫关闭,公司总部迁回香港。公司在1961年首次在香港上市,获超额认购五十多倍。到了1980年代末,怡和将公司驻册地点由香港迁往百慕达,并在1990年代初将公司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点从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伦敦。 
[编辑]怡和洋行业务 
至今怡和洋行在香港仍然维持相当的业务,属下子公司包括:置地、牛奶公司、文华东方酒店、怡和太平洋、怡和汽车;投资的业务包括有:建筑(金门建筑)、地产(置地)、航运(香港空运货站、怡中机场服务、香港货柜码头)、零售(惠康超级市场、7-11,Pizza Hut、美心饮食集团)、投资银行、酒店(文华东方)、保险等等,员工总数超过十万。怡和在香港以外,在东南亚地区及英国亦有其它投资。尽管公司大部份业务仍然设在香港,但公司的运作总部已不在香港。 
怡和集团的主要业务在怡和控股名下。怡和控股同时持有同系怡和策略的大部分权益。而怡和策略则交叉持有怡和控股的大部份股权。这种交叉互控方法,让集团管理层能以很少的股权即稳定控制董事局,防止被第三者收购。 
[编辑]怡和与香港 
怡和的英国人老板习惯上被称为大班。二十世纪以后的怡和大班多数来自西泽克家族(Keswicks),是创办人之一威廉·渣甸表亲的后人。现时的怡和大班为韦德乐(Percy Weatherall)则是西泽克家族的表亲。前任大班为亨利·西泽克及西门·西泽克兄弟。 
怡和早年即与香港的关系密切。公司在1841年购下今日香港铜锣湾附近的大幅土地作货仓。今天当地附近不少的地方和街道,都是以怡和或「渣甸」为名,例如怡和街及渣甸街等。铜锣湾每天中午鸣放礼炮,亦是由怡和负责。怡和亦是香港中环商业中心区的大地主,至今很多中环的贵重物业都是由怡和属下的置地所拥有。当中在1973年落成的康乐大厦(现称怡和大厦)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楼,亦是怡和大班的办公室。 
在殖民地时代,怡和大班长期是香港政府行政局的非官守议员。当时的怡和对香港的政治、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随着华人资本的兴起,以及1997年主权移交,怡和在香港的影响力在1980年代起已逐渐消退。 
[编辑]怡和与上海及中国其他城市 
怡和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进行合作且较成功的外商企业之一。1980年,怡和参与投资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中国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及第一家工业合资企业“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另外,集团还通过其属下公司在浙江省投资了绍兴水厂的引水工程。至今,怡和集团旗下的各公司已在中国内地设立了70多家合资企业,60余个办事处,拥有一万余名员工。 
怡和与上海 
1843年,怡和洋行在上海开设分行。1844年取得外滩27号(北京路口)土地,建造一幢2层楼房。怡和曾经长期是上海规模最大的一家洋行,经营进出口贸易、长江和沿海航运、怡和纱厂(杨树浦)、怡和丝厂等众多业务,号称洋行之王。1920年-1922年11月,上海的怡和洋行第四次翻建房屋,建成一座6层的花岗岩大楼,文艺复兴风格。1955年以后,大楼被上海市外贸局占用。 
怡和与其它中国城市 
1949年以前,怡和洋行在许多中国城市曾设有分支机构,在当地都具有重要影响。除上海以外,怡和在汉口和天津的分支机构规模最大。怡和在华的其它分支机构分布在青岛、广州、汕头、福州、长沙、台北、昆明、厦门、北平和长江沿岸港口镇江、南京、芜湖、九江、宜昌、沙市和重庆。 
在汉口,怡和洋行不仅在汉口英租界建有办公大楼和码头、仓库,还在租界外毗邻跑马场的地方建立了一大片高级住宅区,称为怡和村,通往汉口德租界的马路则称为渣甸路(今解放公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