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指数 新品展示 推荐品种 馆藏交易 上市公司掠影 新闻人物 其他有价凭证 精品文摘 文交所

清朝股票当前位置:首页 -> 清朝股票

股票的创始起源

REPOSITORY INTRODICTION

一、中国现代意义股票的诞生
明清时期,“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组织形式出现,具有明显的股份制特征,其合股者签订的契约也具备一定的股票功能。
但是由于中国的近现代(1840-1949)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也打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烙印。中国股市的发展也不例外,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洋商股票和华商股票共同发展,虽然相互影响,但是各自也都有自己的轨迹。因此,中国现代意义股票的诞生应分为1、洋商股票的起源和发展,2、华商股票的起源和发展。
洋商在华的股份公司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出现 华商第一家现代型股份制企业诞生于1873年,第一张华商股票同时诞生
1840年鸦片战争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洋商开始在华设立各类股份制公司,有价证券交易也随之产生。 1873年,由李鸿章委派上海商人朱其昂、朱其诏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向公众发行股票集资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第一张股票由此诞生。到19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创办的新式工矿企业已有十五六家,华商证券发行初具规模。
1869年洋商第一家专营有价证券的公司成立 1882年华商第一家证券交易公司
成立有了洋商股票的交易,就有产生专门从事买卖股票的证券公司的需求。1869年,在上海四川路二洋泾桥北,中国第一家专营有价证券的英商长利公司诞生。 1882年10月24日,“为各项公司通路径而固藩篱”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首开中国有组织的证券市场先河。该公司内部组织分明,还订有章程,为股票交易提供了便利,
1891年,洋商上海股份公所诞生  1910年前后,上海华商股票交易固定在惠芳茶楼
1891年,洋商证券掮客们(经纪人)联络同业,组织成立上海证券掮客公会即上海股份公所,以买卖洋商在华各公司的股票。洋商在华的证券市场初步形成。  1904年梁启超提出了组织“股份懋迁公司”(交易所)的倡议,但未被清政府采纳。约在1910年前后,股票交易买卖活动固定在上海福州路的惠芳茶楼,标志着中国华商证券市场进入了“茶会”时期。
1900年开始,洋商股票交易有了固定所址 1918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开业
1900年,在旧西商总会租定了的部分房屋作为上海股份公所的固定所址。1904年,改名为上海众业公所。1909年所址迁至上海外滩1号。直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众业公所被迫停业。  1914年12月29日,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证券交易所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关于证券交易的法规,为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1916年,孙中山先生首先发出创设上海交易所的倡议。1918年6月5日,在北洋政府批准下,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王小宋任理事长。随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于1920年7月1日才正式开业。1921年1月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之后兴办交易所之风马上波及全国,杭州、宁波、天津、汉口、广东、苏州、南通都竞相设立交易所。“信交风潮”后又只剩原来三家。
1929年南京政府颁布《交易所法》
比《证券交易所法》更进一步,针对证券交易运作中的遇到具体问题提出了法律解决方案,使证券立法更加适应市场管理的需要。1935年,为防止过度投机,国民政府立法院对已实施五年的《交易所法》进行重新修订。但是由于当时很多投机事件都与四大家族有关,因此该法的根本没有得到有力实施。
1930年,全国又纷纷涌出地方性交易所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交易所有:重庆证券交易所(1932年4月20日开业,1937年七七事变后,8月停业)、四明证券交易所(1933年9月7日开业,1936年初解散)、汉口证券交易所(1934年开业,1938年武汉沦陷,由此歇业)
1940年,“中国股票推进会”成立
受战事影响,各国普遍实行金融管制,国外资金纷纷逃到上海这个金融“孤岛”。1940年,上海股票商组织起来,成立了“中国股票推进会”。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为会员介绍买卖股票、调查公司业绩、报告股票买卖价格和成交数量等等。当时,经中国股票推进会介绍买卖的股票达85种,均为中国企业股票。
194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46年9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由杜月笙任理事长,王志萃任常务理事兼代总经理。该交易所兼纳原华商证券交易所和洋商众业公所的业务内容,营业重点为本国企业股票,兼及政府公债与洋商证券。
1949年5月各地交易所均关门停业
由于在内战中国民党节节败退,1948年8月国民政府下令交易所停业,1949年2月又让各证券交易所复业,但在5月初,又不得不全部关门停业。
华商三个主要交易所介绍
北京证券交易所:1918年3月,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会召开了第一次开理事会,推选了王小宋为理事长,沈芑舫、张蓉生为常务理事,经北洋政府农商部立案,于6月5日开业。开业时设号头(经纪人)60名。1922年~1928年是该所发展的黄金阶段,当时北京证券交易所是北洋政府公债最直接的销售市场,公债交易非常活跃。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北京改为北平,于是在1929年,北京证券交易所改为北平证券交易所。失去了经营公债地利优势的北平证券交易所日渐萧条,1939年6月,在“七七”事变后两年,因战事影响而宣告停业。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1916年,孙中山、虞洽卿、闻兰亭、沈润挹等提出开办上海交易所,几经周折,终于在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正式开业,它采用的是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式。
可交易的品种有:证券、棉花、棉纱、布匹、金银、粮油、皮毛等七种。1921年12月,“信交风潮”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就失去了往日的风采。1933年6月1日根据《交易所法》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只准设立一个交易所的规定,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证券业务正式合并到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前身是上海股票商业公会,由范季美、孙铁卿、张慰如等人发起改组而成,1920年5月20日宣告成立,1921年1月正式开业。采用的也是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式。
上海华商证券所是以证券为唯一交易品种的专营证券交易所。1921年12月的“信交风潮”虽然对上海华商证券所冲击不小,但它业务恢复很快,迅速成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的主体。
1933年6月1日,合并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证券业务后,上海地区所有的证券交易,均由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一家经营,实现了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统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原本奉命停业后迁往汉口复业,但最终复业未成。
二、中国现代意义期货的诞生
清代的茶叶远期合约、鸦片定货单可看作中国期货交易的萌芽
唐朝时期,已有赊卖、预购等商业信用活动发生并记载下来。到了宋代,水果、茶叶等商品交易中赊卖、预购已有了一定规模。到了清代,远期交易合同出现,在茶叶贸易中尤为常见,当时中国的茶叶大量出口到欧美,外国贸易商往往在收茶季节前就与茶农或产地茶商订立茶叶远期交易合同。合约甚至明确规定了品种、价格、数量和相应的定金。道光年间,洋商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已成规模,部分洋商在鸦片未到中国之前,就先把鸦片定货单出售给中国商人,等鸦片到岸后再凭单提货。中国鸦片战争战败后,鸦片贸易越发盛行,这种鸦片定货单居然在部分沿海地区成为流通媒介,充当起了“货币”的角色。
1918年,中国现代意义的期货诞生
1914年秋,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正式成立,商品期货交易被股票交易的带动,比如在上海机械面粉公会附设的贸易所,就开始进行面粉现货和期货交易。1918年6月5日,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现货、期货均可在该所交易,期货又分本月期、下月期、再下月期三种。现代意义的标准化期货合约诞生。
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交易的标的物有证券、棉花、棉纱、布匹、金银、粮食、油类、皮毛等7种,上海期货交易热潮由此兴起。
蒋介石和期货
1918年左右,蒋介石在孙中山感染下,在张静江的启发下,组建“协进社”,组织虞洽卿、赵家艺、温宗尧、闻兰亭等人共同发起,向北洋政府提出创设“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申请。
1919年日商在上海租界三马路开办了“取引所”(即交易所)。蒋介石、虞洽卿便以抵制为由,要求北洋政府农商部迅速批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建立。1920年2月1日,终于在蒋介石、虞洽卿的努力争取下,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宣告成立,虞洽卿任理事长。而蒋介石则和陈果夫、戴季陶等成了交易所旗下经纪机构“恒泰号”的王牌经纪人。
1922年,蒋介石结束在上海的投机生涯,奔赴广州。
三、核心区别?中国洋商股票的诞生是为了筹集资金和劫利,中国华商股票的诞生是为了发展民族产业,中国期货的诞生是为了筹集革命资金和为少数人投机敛财
洋商股票的诞生和发展是为了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贸易和对中国人劫利
鸦片战争后,洋商开始在华发行股票设立股份制公司,一方面是为了筹集更多资金进行商品生产和对华贸易,以获取更多利润;另一方面,股票发行和交易也成了少数洋商对中国投资者劫利的工具,1910年爆发的“橡皮股票”风潮就是最好的例证。华商股票的诞生和发展是为了筹集资金发展民族产业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大量股份制近代民用企业就此兴起,由于当时清政府财力不足,便采用“官督商办”和“商办”等形式借民间私人资本开办各类股份制企业。1983年,中国第一家向公众发行股票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便是代表。然而,在股票二级市场的交易中,往往由于投机过度而产生各种危机,反过来阻碍了当时股市的发展。比如1883年10月的倒账金融风潮和1921年12月的“信交风潮”。
中国期货的诞生和发展是为了筹集革命资金和少数人投机敛财
1916年,孙中山先生为了筹措革命经费,向北洋政府农商部申请在上海创设交易所,用以经营证券、花纱、金银、杂粮、皮毛等现货和期货交易。然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则只是为了私人的投机敛财而推动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建立,并在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后从事各种投机活动谋取私利。
四、倒账金融风潮、橡皮股票风潮、信交风潮介绍
1883年10月倒账金融风潮——矿业股票过度投机引起的金融危机轮船招商局、仁和保险、济和保险、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等股票的发行和企业经营的成功,使得股票二级市场的交易逐渐活跃。
1881年后,投资者开始狂热追逐矿业股票,比如1881年年底,在开平煤矿投产前夕,其面值100两的股票在上海市场上的价格就已涨到150两左右,到1882年6月,每股价格更达237两。受此影响,荆门煤铁矿、长乐铜矿及鹤峰铜矿等十几种新的矿业股票也被狂热追捧,价格上涨很快。如股票面值均为100两的长乐铜矿和鹤峰铜矿,1882年最高价分别达到220余两和170余两。
1883年10月,在矿业股票的过度投机、清政府和法国关系的紧张、买办商人胡光墉投机丝业失败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倒账金融风潮出现。首先是矿业股票暴跌、随后是其它优质股票暴跌,进而引发介入股票投机的大量投资者破产、钱庄倒闭。倒账金融风潮后,兴盛一时的股票市场迅速走向谷底。
1910年橡皮股票风潮——投机洋商对中国投资者的欺骗和掠夺
1903年,麦边——这位英国投机商人,在上海成立蓝格志拓殖公司,但几年内公司业务一直没有起色。1909年,国际橡胶价格大涨,麦边便利用这一消息在1910年初大肆宣扬其公司在澳洲拥有大片橡胶园,还编造了公司发展计划,并宣称购买蓝格志拓殖公司的股票一年可有45%的分红。
在受骗人们的竞相购买之下,十先令的股票,很快被炒到七十两的价格,同时麦边自己还暗中抬升股价,“橡皮股票”价格继续上涨。另外麦边还与麦加利、汇丰和花旗等洋商银行勾结,使之成为“橡皮股票”的抵押放款,让人们觉得蓝格志拓殖公司是有实力、有盈利能力的大公司,于是更多中国投资者和钱庄卷入其中。
1910年3月,当“橡皮股票”价格被抬升二十七八倍的时候,麦边联合各洋商银行暗中抛售股票。之后麦加携款潜逃,而各洋商银行宣布停办“橡皮股票”的抵押放款。于是骗局败露,股票价格迅速下跌,最终变成一张张废纸。大量持股票的中国投资人破产,华商钱庄也倒闭二十多家。这场金融风潮,使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受到巨大打击,再次陷入谷底。
1921年信交风潮——过度发展证券、期货市场导致的金融溃败
1918年-19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相继开业,一场开办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风潮从上海迅速波及全国。仅1921年5月~12月,上海新设的交易所就有136家、信托公司12家、银行32家。金、棉、丝、粮、油、酒、皮毛、竹、木、纸、瓦、烛、皂等均有了相应的交易所,某些行业的交易所还不只一家,甚至还有星期日、夜间营业的交易所。
受上海的影响,杭州、宁波、天津、汉口、广东、苏州、南通等地各类交易所也迅速成立,以宁波为例,1921年到1922年,在宁波成立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就有:宁波证券花纱交易所、甬江油豆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金银交易所、宁波面粉交易所、宁波棉业交易所、宁波纱布交易所、四明信托公司等。
但是,由于当时的政府公债和各上市公司股票数量较少,因此很多交易所只能以该所自己的股票买卖为主要业务,在疯狂投机的推动下,各交易所的股票价格暴涨,很多交易所股票在一年甚至几个月内价格就涨了五六倍。
1921年末,过度投机席卷了大量社会资金,但是年关将近,债主们开始讨债,于是市场资金迅速紧缺,银行和钱庄看到危机,也开始收缩贷款甚至停止贷款。最终导致大量信托公司和交易所倒闭。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上海机制面粉交易所、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上海杂粮油饼交易所、上海金业交易所是“信交风潮”后仅剩的6家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