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指数 新品展示 推荐品种 馆藏交易 上市公司掠影 新闻人物 其他有价凭证 精品文摘 文交所

人物春秋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春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

REPOSITORY INTRODICTION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自号抱冰。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1837年9月12日出生于贵州兴义府。1863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中法战争时,擢两广总督,用冯子材,击败法国军队。后调湖广总督,设广东水陆师学堂,创枪炮厂,开矿务局、制铁局、织布局,修铁路。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系统总结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思想中的一个流行的共同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可以说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
祖籍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公元1837年出生在贵州贵阳,当时其父张瑛任贵州兴义和知府。张之洞少时在贵州兴义府署(今安龙)长大。其人博闻强识,文才出众,年方十一,即为贵州全省学童之冠,作《半山亭记》,名噪一进。此记全文,刻于安龙招堤畔之半山亭。十二岁在贵阳出版第一本诗文集。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回直隶南皮应顺天乡试,名列榜首。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与贵州人李端棻同为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及内阁学士等职。其间,为清流派重要成员,与张佩纶、黄体芳、宝廷、陈宝琛、吴大澄、张观准、刘恩溥、吴可读、邓承修、何金寿等人一起,放言高论,纠弹时政,抨击奕?、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有“四谏”、“六君子”、“十朋”之称。
1881年(光绪七年),授山西巡抚,为任封疆大吏之始。以后政治态度一变,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84年春,中法战争前夕,奉命署理旋又补授两广总督。任内力主抗法,筹饷备械,起用前广西提督老将冯子材等,为战事的进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在广东筹建官办新式企业,设立枪弹厂、铁厂、枪炮厂、铸钱厂、机器织布局、矿务局等;以新式装备和操法练兵,设立水师学堂。1889年,调湖广总督。以后十八年间,除两度暂署两江总督外,一直久于此任。他将在广东向外国订购的机器移设湖北,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包括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并开办大冶铁矿、内河船运和电讯事业,力促兴筑芦汉、粤汉、川汉等铁路。1894~1895年署督两江时,仿德国营制,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筹练江南自强军,后又以之为基础在湖北编练新军。为培养洋务人才,尤注重广办学校,在鄂、苏两地设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普通教育、师范等类新式学堂,并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在举办洋务事业中,还大量举借外债,是为中国地方政府直接向外国订约借款之先。
1894年8月1日甲午中日战争后,张之洞曾奏请派马队“驰赴天津,听候调遣”,并想以“外洋为助”。他鉴于“倭势日强,必将深入”,建议“慎固津沽及盛京”。10月26日致电李鸿章,提出“购兵船、借洋款、结强援”三项主张。10月底,日本军队强渡鸭绿江后,辽沈危急,张之洞再提出“购快船、购军火、借洋款、结强援、明赏罚”五事。11月2日,调署两江总督。11月7日,他在致李鸿章电中指出“无论或战或和,总非有船不行”。11月下旬,日军围困旅顺,张之洞先后致电李鸿章、李秉衡,要求急救旅顺,均无效。
1895年初,日军进犯山东半岛,张之洞给山东巡抚李秉衡发急电,建议李“责成地方官多募民夫,迅速星夜多开壕堑,于要路多埋火药,作地雷”,以阻止日军进犯。并表示拟拨枪支弹药支援山东守军。在丁汝昌自杀殉国后,他曾建议将驻扎台湾的刘永福调来山东抗日,保卫烟台。当张之洞得悉清廷有割台海于日之说,于2月28日致电朝廷,沥陈利害,极力反对割台。并提出保台的“权宜救急之法”有二:一、向英国借巨款,“以台湾作保”,英必以军舰保卫台湾;二、除借巨款外,“许英在台湾开矿一、二十年”,对英有大益,必肯保台。3月29日,张之洞致电唐景崧,一方面鼓励御倭;一方面建议起用百战之将刘永福,同时致电刘永福,建议他“忍小任大,和衷共济,建立奇功”。《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于4月26日向清廷上奏,提出废约办法“惟有乞援强国一策”。5月20日,清廷谕令唐景崧“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其台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唐景崧令陆续内渡”。张之洞认为“此时为台之计,只有凭台民为战守,早遣无用客勇,以免耗饷,禁运银钱内渡,以充军实”。24日,张之洞从唐景崧来电中得悉“日内台民即立为民主国”之事,27日上奏,认为台湾“现自改为民主之国,以后筹械等事,自未便再为接济,以免枝节”。6月3日,日军攻陷基隆港。5日,张之洞仍致电唐景崧,希望他激励士勇民众坚守台北府,并鼓励唐“自率大支亲兵,获饷械,择便利驻扎,或战、或攻、或守,相机因应,务取活便,方能得势。”可是唐景崧辜负了台湾人民的期望,7日乘船退回厦门。最后只剩刘永福在台湾领导军民坚持抵抗日本侵略军。但是“饷械奇绌”,多次向张之洞求援,张之洞虽有饷械,却不敢接济,10月19日,刘永福战败,退归厦门。
在湖广、两江总督任上,张之洞颇得一部分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好感,并任用其中一些人充当幕僚。戊戌变法时期,起先以支持维新活动的面目出现。1895年秋京师强学会成立时,捐金五千为助;未几上海强学分会成立,被推为会长,并派旧属汪康年助办《时务报》;同时对湖南南学会和《湘学新报》亦颇表赞助。但当维新运动日益发展、新旧斗争渐趋激化后,即表明与维新派的分歧,登报声明自除会长之名,对《时务报》的进步言论大加干涉,并严斥积极支持变法维新的湖南巡抚陈宝箴、学政徐仁铸等。1898年4月,撰《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宣传洋务主张,攻击维新思想,反对变法运动。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主张“安内乃可攘外”,多次上书清廷,要求对义和团严加镇压。是年夏,八国联军进逼京津,清政府对外宣战,乃于地方拥兵自重,并在英国策动下,与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鸿章联络东南各省督抚,同外国驻上海领事订立《东南互保章程》九条,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治安秩序由各省督抚负责。8月间,在汉口通过英国领事,破获设于英租界的自立军机关,捕杀唐才常等人。随后又在鄂、湘、皖镇压了由维新派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联络长江中下游哥老会发动的自立军起义。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设督办政务处,命张之洞以湖广总督兼参预政务大臣。旋与刘坤一联衔合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兴学育才”办法四条,及调整中法关系十二事,采用西法十一事,为“新政”活动的重要蓝本。1903年,会同管理学务大臣商办学务,仿照日本学制拟定“癸卯学制”(即1903年经修改重颁的《奏定学堂章程》),在全国首采近代教育体制。1905年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在东南地区破坏革命组织,镇压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因此受到社会进步舆论的强烈谴责。1907年调京,任军机大臣,充体仁阁大学士,且兼管学部。次年清政府决定将全国铁路收归国有,受任督办粤汉铁路大臣,旋兼督办鄂境川汉铁路大臣。光绪帝和慈禧太后死后,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1909年(宣统元年)病故,谥文襄。遗著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张之洞旧宅
张之洞旧宅位于北京西城区白米斜街路北。大门在白米 斜街,门外有照壁、上马石、八字门墙。后临什刹海前海。 临海平列3幢小楼,中楼前花厅2间,四面带廊,中楼7 间,是一座高台建筑,台为城砖所砌。东楼面阔5间,2 层。西楼面阔6间,2层。张之洞与西方法律 
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是主张学习西方法律的,这从他在洋务运动时期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说可以得到证明。他与刘坤一合上的《采用西法十一条折》就此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并指出了采用西法的理由:西方列强的政体学术,经历了数百年的研究、数千人的修改,确系精良;且能相互仿效,故成效显著;学习西法可以使中国由弱变强 
。另外,张之洞还主张法分民刑、改良监狱等,因此,聘用日本法学博士当顾问,必须两人:“一专精民法,一专精刑法”; 改良监狱,在他看来,也是采用西法的必然措施。但是学习和采用西法要有前提,即“中学为体”,中法的根本原则不能动;“西学为用”,西法的基本原则不能学。 
早在清末修律正式开始之前,张之洞就主张“择西学之可以补我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他认为这样做是“有其益而无其害”。光绪二十七年五月,他又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了三道《江楚会奏变法折》,提出了“恤刑狱”、“结民心”、改良法制的建议,并同袁世凯一起保举沈家本、伍廷芳为修律大臣。 
修改法律 
张之洞在光绪二十七年所奏的《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关于刑法改革的九条意见中,便参考了西法,提出了“重众证”、 “改罚锾”、“教工艺”、 改良监狱等具体改进方法。稍后,他明确提出:“鉴前事之失,破迂谬之说。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张之洞还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这是在办洋务过程中与西方各国打交道时经常遇到的课题。对此,他提出两条建议: 
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例”,作为处理在华外国人案件的法律根据; 
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以适应这种需要。后来,张之洞还主张聘请各国律师,博采各国矿务律、铁路律、商务律、刑律等,为中国编撰简明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说制定此四律是“兴利之先资”,“防害之要”。 
现实意义 
中国毕竟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不可照搬西方的法律,但可以学习西方立法的技术和经验,引进某些新兴领域的法律内容,并从其自然法种理论模式,强调“天人合一”以及“礼”与法的结合,是一种从人本身出发的伦理法学说,在当前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儒家把法与道德、法与社会、法与政治密切结合起来的思考方法,与现代综合治理原则有着某些暗合,这对于我们的现实法制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之洞(1837——1909),号香涛,字孝达,别号壶公,又号香岩居士、无竟居士、抱冰老人。族系南皮“东门张”,居双庙村。。。。。。
宣统元年(1909)八月二十一日,张之洞在忧病交加中辞世,年七十三岁。赠太保,谥“文襄”。张之洞任封疆大吏数十年,无所积蓄,家中清贫如故。翌年,十二月乙酉日(农历十五日)归葬于南皮城西南莹地。——摘自河北省《南皮县志》、《人物篇》第973-974页。
另有,《张之洞墓》词条可查。
抱冰堂:
张之洞督鄂期间官邸,蛇山南麓,现为张之洞陈列馆。张之洞对于湖北近现代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张之洞大事年表
1837年(道光十七年)  生于贵州义府。一说生于贵筑县(今贵阳市)。
1840年(道光二十年)  三岁,母亲朱氏死。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  四岁,入塾就学。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  十一岁,从师胡林翼。
1850年(道光三十年)  十三岁。应试,入县学。
   7月 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父张瑛勇抗拒太平军。
1852年(咸丰二年)  十五岁。回原籍直隶应顺天府乡试,中式第一名举人。
1853年(咸丰三年)  十六岁。
   4月 太平军攻占江宁,清廷宣布畿辅戒严。
   8月 出都抵贵州兴义府。
1854年(咸丰四年) 十七岁。在兴义城与父兄一直参加抵御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娶石夫人。
1855年(咸丰五年) 十八岁。侍父于贵州军中。秋,父令其北上入京。
1856年(咸丰六年) 十九岁。
   4月 赴礼部试,考取觉罗官学教习。
   8月 父病死军中。
1857年(咸丰七年) 二十岁。在籍守制。翌年继续守制。
1859年(咸丰九年) 二十二岁。
   3月 将赴会试,因族兄张之万为同考官,循例回避。在家乡(直隶南皮)办清平团练。
1860年(咸丰十年) 二十三岁。
   7月 长子张权生。
   9月 英法联军陷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张之洞感愤时事,作《海水》诗。秋冬至济南,入山东巡抚文煜幕府。
1861年(咸丰十一年) 二十四岁。
   4月 回南皮,后赴任丘,为人作家庭教师。
1862年(同治元年) 二十五岁。
   2月 入都。
   4月 应会试,落榜。后入河南团练帮办毛昶熙幕府,参与镇压捻军。
   8月 入河南巡抚张之万幕府。
1863年(同治二年) 二十六岁。
   3月 入都。
   4月 会试,中贡生。
   5月 殿试,列一等一名;廷式对策,列一甲第三(探花),赐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
1865年(同治四年) 二十八岁。
   5月 散馆考试,列一等第一名。
   6月 石夫人死。
1866年(同治五年) 二十九岁。
   5月 翰林大考,列二等第三十二名。
1867年(咸丰六年) 三十岁。
   7月 充浙江副考官。
   9月 简放湖北学政。
1868年(同治七年) 三十一岁。在湖北学政任内。
1869年(同治八年) 三十二岁。在武昌创建经心书院。
1870年(同治九年) 三十三岁。
   2月 娶唐夫人。编刻《江汉炳灵集》。
   11月 任满交卸入京,在北京与藩祖荫、王懿荣、吴大澄、陈宝箴等清流名彦结交。
1871年(同治十年) 三十四岁。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1872年(同治十一年) 三十五岁。
  10月 加侍读衔。
  11月 编纂《平定粤匪方略》、《剿平捻匪方略》。
1873年(同治十二年) 三十六岁。
  7月 充四川乡试副考官,又简放四川学政。
1874年(同治十三年) 三十七岁。整顿四川科举积弊,创建尊经书院。
1875年(光绪元年) 三十八岁。
   2月 同治帝死,载湉继位,是为光绪帝。著《輶轩语》、《书目问答》。
1876年(光绪二年) 三十九岁。继续整顿四川科举积弊。
  12月 任满交卸返京。充文渊阁校理。娶王夫人。
1877年(光绪三年) 四十岁。充教习庶吉士。
1878年(光绪四年) 四十一岁。为清流党人黄体芳代拟疏稿,陈时政得失。
1879年(光绪五年) 四十二岁。
   3月 王夫人死。补国子监司业。
   5月 上疏,议皇统继承。
   6月 奏议四川东乡知县孙定扬“诬民为逆”。
   8月 疏请“直言不宜沮抑”。
   9月 补授左春坊中允。
  10月 转司经局洗马。
1880年(光绪六年) 四十三岁。
   1月 上疏。言“中俄条约”“十不可许”,并力主整修武备,与俄另订新约,治出卖主权的崇厚以“应得之罪”。
   6月 转翰林院侍读,旋晋左春坊右庶子。
   8月 充日讲起居注官。继续就“中俄条约”事上奏。
   9月 奏请加强海防,转左春坊左庶子。
1881年(光绪七年) 四十四岁。
   1月 与陈宝琛会奏请裁阉官。
   3月 补翰林院侍读学士。
   6月 充咸安宫总裁。
   7月 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郞衔。
  12月 补授山西巡抚。
1882年(光绪八年) 四十五岁。
   1月 出京赴山西任。禁革山西种种陋规。
   5月 敦请阎敬铬出山任职。荐举中外文武官吏59人。奏请遣重臣驻粤,以应付法国在南疆的侵略活动。
   7月 奏明“治晋八事”。设清源局、教案局。
1883年(光绪九年) 四十六岁。筹办山西练军,调李先义、吴元恺等管带操练。
   5月 设洋务局、桑棉局、铁绢局。
1884年(光绪十年) 四十七岁。
   1月 与北洋大臣会奏晋铁改由天津出海。创办令德书院。
   3月 中法在北宁开战。
   5月 赴京陛见,署理两广总督。
   6月 抵广州,筹办省城防务及琼廉潮州防务。
   8月 法海军挑起马尾战端,张之洞以枪械饷银援助福建水师。二十三日补授两广总督,二十七日清政府对法宣战。
   9月 奏请唐景崧率师入越,会同刘永福抗法。
  11月 奏派王孝祺率八营赴琼山。
1885年(光绪十一年) 四十八岁。
   1月 因保徐廷失当,吏部议奏降一级留任。
   2月 因“筹济军事不分畛域”,加一级。
   3月 冯子材于镇南关大败法军,中法于巴黎订停战条约,张之洞上奏反对撤军,上谕令其如期停战撤回  边界,有违延必严究。
   4月 再次奏称撤兵之害。
   6月 上谕广西关外大胜,张之洞拨军筹饷有功有功,著赏花翎。
   7月 募广胜军练习洋操,创设广安水军。
  lO月 奏请分全国海军为北洋、南洋、闽洋、粤洋四大支。
1886年(光绪十二年)  四十九岁。
   1月 调刘永福回粤。
   3月 派使周历南洋各岛,安排华侨事宜。
   4月 设广雅书局。
   5月 法领事索赔教堂损失,严驳之。
   6月 试造浅水兵轮,派冯子材赴琼州剿办客家和黎民起事。
  10月 创设枪弹厂。
1887年(光绪十三年)五十岁。
   2月 光绪帝亲政。
   6月 创建广雅书院,设办理洋务处。
   8月 创办水陆师学堂。
1888年(光绪十四年)五十一岁。
   5月 奏请保护旅美华工。
1889年(光绪十五年)  五十二岁。
   1月 请总理衙门阻止法国在越中边境接通电线。
   2月 请缓造津通铁路,改建腹省干路。
   4月 筹设枪炮厂。
   5月 铸钱厂建成。
   8月 调补湖广总督,奏设纺纱厂。
   9月 上谕赞许修筑芦汉铁路计划。
  11月 交卸两广总督篆务。
  12月 抵鄂。
1890年(光绪十六年) 五十三岁。
   1月 派员赴湘 鄂各县及川黔山诸省勘探煤铁矿。与两广总督李翰章议定将炼铁厂、织布厂移设湖北。
   2月 奏请移设枪炮厂于湖北,设矿务局(后改名铁政局)。
   4月 筹建枪炮厂于汉阳大别山,筹建织布局于武昌城外。
   5月 创建两湖书院。
   9月 勘定炼铁厂基于大别山。
  11月 晓谕两湖商民自购机器开采煤矿。
1891年(光绪十七年) 五十四岁。
   2月 织布厂开场兴建。
   6月 设方言商务学堂,设湖北舆图总局。
   9月 炼铁厂开工兴建。
1892年(光绪十八年) 五十五岁。
   1月 选译洋务书籍。
   2月 派工匠赴比利时炼钢厂学习。
   5月 发美国棉籽令民试种。
1893年(光绪十九年) 五十六岁
   1月 汉阳铁厂若干厂房告成。
   5月 大理寺卿徐致祥参劾张之洞“辜恩负职”,经李瀚章等确查具奏,将徐奏驳回。
   6月 令地方官严办麻城教案。
  10月 炼铁厂工程竣工。
  11月 设自强学堂。
1894年(光绪二十年) 五十七岁。
   2月 炼钢厂开炉。
   8月 清政府对日宣战,奏派兵赴天津听候调遣。
  11月 刘坤一北调主持军务,两江总督由张之洞署理,湖北炼铁织布各局仍由其经理。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五十八岁。
   3月 电奏割弃台湾之害。
   4月 密筹台湾饷械。
   6月 筹练自强军,扩充湖北枪炮厂。
   8月 议设商务局。
  12月 奏明创练自强军,奏陈筹办江浙铁路。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 五十九岁。
   1月 创办储才学堂 招商设纱厂于州(今南通)。
   4月 铁厂招商承办。
   5月 设官钱局。
   8月 创设武备学堂。
1897年(光绪二十三岁) 六十岁。
   会奏芦汉铁路借用比利时款项。
   7月 纺纱局成。
   8月 选防军绿营兵勇练习洋操。
  10月 筹设农务学堂。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六十一岁。
   1月 奏请设立粤汉铁路总公司。
   4月 创设汉口商务公所、制麻局,撰《劝学篇》。
   5月 光绪帝电谕张之洞来京陛见,中途令其折回本任。
   6月 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7月 奏请妥议科举新章。
   9月 慈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10月 派学生游学日本。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 六十二岁。
   2月 修武昌南北江堤。
   4月 创办《商务报》。
  12月 设农务局。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 六十三岁。
   5月 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
   6月 电致总理衙门“调兵速剿”义和团,令江汉关道照会各国驻汉口领事“力任保护”,会同刘坤一与驻沪各领事议订“东南互保”。
8月15日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光绪西逃,21日张之洞在汉口破获自立军机关,随即杀害唐才常等人。
  10月 慈禧、光绪抵西安。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六十四岁。
   1月 慈禧发布“变法诏”。
   2月 奏与俄定东三省条约之害。
   4月 清廷设立主持“新政”的督办政务处,张之洞遥为参预督办政务大臣。
 6-7月 与刘坤一会奏“变法三疏”。
   7月 设学务处综理湖北全省学堂事务。
  11月 因“东南互保”赏加太子少保。慈禧、光绪还京。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六十五岁。
   5月 改两湖书院改为两湖大学堂,自强学堂为文普通学堂,武备学堂为武高等学堂,设武普通学堂,创建湖北师范学堂。
   7月 兼充督办商务大臣。
   9月 设铜币局。
  10月 刘坤一死,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
  11月 抵江宁接两江篆务。
  12月 魏光焘调补两江总督,张之洞回湖广本任。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六十六岁。
   2月 奏设三江师范学堂。
   3月 与袁世凯会奏变通科举,奏陈移江南制造局于内地。
   7月 与管学大臣张百熙,荣庆会商学务,鳌定学堂章程。
  12月 奏请重定学堂章程。陛呈请训,面奏"化除满汉畛域"。
1904年(光绪三十年) 六十七岁。
   7月 筹备粤汉鄂省铁路赎款,建两湖劝业场。
   9月 改枪炮厂为湖北兵工厂,议结宜施教案。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六十八岁。
   4月  粤汉铁路建成。
   7月  奉旨督办粤汉铁路。
   8月  粤汉铁路赎路约成。
   9月  与袁世凯会奏立停科举推广学校。
  11月  设川汉铁路于武昌。
  12月  奏陈改变湖北常备军。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六十九岁。
   6月  开办湖北印刷局。
   7月  批准汉口商办水电公司。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七十岁。
   1月  设宪兵。
   6月  任协办大学士。
   7月  授大学士,仍留湖广总督之任。充体仁阁大学士,奏请化除满汉畛域。补授军纪大臣。
   9月  手书各学堂各军营停造石像铜像。到京,奉旨管理学部事务。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七十一岁。
   7月  兼充督办铁路大臣。
  11月 14日光绪帝死,15日慈禧太后死。
  12月 溥仪登们,载沣为摄政王,张之洞赏加太子太保衔。
1909年(光绪三十五年) 七十二岁。
   1月  载沣拟杀袁世凯,张之洞阻止。
   3月  任德宗实录修纂部裁官。
   7月  因病请假。
   9月  奏请续假。
  10月  4日病逝,6日追谥文襄,晋赠太保。翌年归葬南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