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荔湾区逢源街道举办的“红色印记聚逢源”展览上,林仕荣的几百件粮票、布票、公交车票、飞机票吸引了不少街坊的眼球,他的展品足足有一拉杆箱。76岁的林仕荣收藏票证跨越百年,远至民国时期的救济粮票,苏维埃政府的借谷票,近到新中国成立到1993年结束的全国各地粮票、油票、布票。60年间,各类藏品达3万多枚。“今年正好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些小小的票证是我们幸福生活变迁的见证。”林仕荣说。
身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的林仕荣有一段千把字的自我简介,叫“方寸之间不了情”,他的名片背后,写明了他想收藏的十多种物件:布票、邮票、钱币、船票、粮油票、徽章、游乐票等,他的名片也是藏品的“征集令”。
1943年,他出生在台山,后来去广州一所大学学习。毕业后,他进入广东省林业厅工作,直到退休。他几乎见证了中国在过去70年的变化和发展。
到目前为止,他收藏了3万多件藏物。他花了很多时间在图书馆查找各种历史资料,然后将他的藏书分成九个主题。不管他说的是哪张票,他都能说出来。
林诗龙早在初中就开始集邮了。当时,每当他的家人或朋友收到一封信,林诗龙就恳求他们把信封留给他。当他收到信封时,他会撕下来保存它。说到这些,林诗龙到目前为止有些遗憾:“那时,信封应该一起保存。”
林诗龙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收集邮票只是因为邮票上的图案非常漂亮。
直到20世纪80年代,广州才成为收藏家的狂热,他才开始有意识地收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粮票、布票和副食品票。后来,他加入了收藏协会,并与许多“藏友”交流。海珠路等地的天光市场也是林诗龙经常去“淘宝”的地方。
“我早上5点去买这些票。具体来说,价格非常低。藏友会交换他们拥有的东西,这样我就可以收集一套粮票,我会感到成就感。”林世荣不屑回答诸如“这些收藏中哪一个是当今最有价值的”这样的话题,他说这些收藏只是为了记录历史和获得快乐。
见多识广后,鉴定票证的真假,林仕荣已很有一套:“比如早期的粮票上,‘于’应该写成‘於’,如果买到的票是‘于’,就要非常小心了。”
当然,3万多件藏品堆积于家中,很占地方。妻子很是不快,不少东西在她眼中就是一些破铜烂铁。反倒是女儿很理解他,支持他搞收藏。